许负相法-汉-许负

许负相法十六篇   序:   今之游夫术子以宅墓,禄命、形相三事,致道吉凶、卑荣。王侯百官之门,日无虚者。听其言也,则 昭昭,明根曲据,若铢毫无爽矣。而率皆无验,要之三事,唯形相人各判殊,可以案察推。取神斯理者,当扬目而洞 。   国朝永乐间,盛称柳庄、袁生,百无一谬。而其精奥,竟鲜有传之者。   余家有古刻相法十六篇,乃高阳许负所撰。且云许负者,即汉文帝令相邓通者也。   然通传不载负名,而相通之诀则着于负篇矣。   余诵其文,虽多后世增色,而古简要,非汉代莫有也。尝取一二,私自镜别,则往往灵中可愕。即杂浑群述,后世无以持其领旨。乃别录之,倘山泽之英有好之者,则举以赠也。   五狱山人黄省曾撰       相目篇第一:   目秀而长,必近君王。   龙睛凤目,必食重禄。   目如卧弓,必是奸雄。   斗鸡蜂目,恶死孤独。   目光如电,贵不可言。   目尾朝天,福禄绵绵。   女目四白,外夫入宅。   目色通黄,慈悯忠良。   黑白分明,必主朝京。若是女子,的主廉贞。   目白长细,贫寒无计。   目中赤砂起,法死须妨已。   女人目下赤色,必忧产厄。   目下一字平,所作皆分明。   目下乱理纹,室家多子孙。   目下有卧蚕,足女还少男。   目下光漫乱,奸淫须少唤。   右目小,女畏夫。左目小,男畏妇。随其男女,小心不虚。   目长一寸,五分刀笔,五分凌云。   相鼻篇第二:   鼻准洪直,富贵无极。   鼻狭高危,兄弟微羸。   鼻梁不直,欺诈未息。   鼻毛出外,诽谤凶害。   鼻上黑子,疾在阴里。   鼻有纵理,主养他子。   鼻上横理,忧危不已。   若是胡人,富贵如市。   鼻柱不平,委的他姓。   鼻柱薄,立志弱。   鼻如缩囊,至老吉昌。   鼻如狮子,聪明达士。   鼻高而昂,仕宦欣昌。   鼻上光泽,富贵盈宅。   鼻如截筒,富贵兴隆。   鼻起中央,车马败伤。   鼻头短小,意志浅小。   鼻相广长,必多伎俩。   鼻直而厚,天子诸侯。   鼻如缺破,孤独 饿。   相人中篇第三:   人中平长,至老吉昌。兼有年寿,更益儿郎。   人中短促,子孙不足。人中高厚,寿年长久。   人中广平,养子不成。虽即生产,长闻哭声。   人中广厚,奸淫未足。人中两黑,的生可 。   人中深长,子孙满堂。人中漫漫,无子可怜。   相耳篇第四:   耳高于目,合受他禄。(作为人师也。)   高于眉一寸,永不践贫困。   耳高轮廓,亦主安乐。   耳有刀环,五等高官。   耳门垂厚,富贵长久。   耳门容筋,家贫易去。   耳有毫毛,长寿富贵,兼没灾殃。(毛若目能自见者吉。)   耳如兽耳,自安自止。   耳门宽大,厦鞑谱恪?   耳门薄小,命短食小。   耳白于面,名满赤县。   相唇篇第五:   下唇遇上唇,妨夫的有真。   上唇遇下唇,法多虚假人。   唇紫色,足衣食。   唇常赤,为贵客。   上唇厚,命非久。   下唇长,主贪食。   唇上下相当,语音易善。好集文章。   女唇紫,夫早死,兼妨首子。   唇赤如丹,不要师看。   唇上下不相覆,常怀盗窃,终身不富。   唇多纹理,儿多无比。   相口篇第六:   口如角弓,位至三公。   口如含丹,不受 寒。一则主富,一则主官。   口如撮聚,供承人后。虚用心情,人贱如狗。   口如缩囊,死无粮。纵然有子,必主别房。   口如吹火,寒独坐。   口如缩螺,常乐独。   龙唇凤口,不可为友。好说不真,常怀粗丑。   口如赤丹,不入殷兰。若是女子,亦得夫怜。   口阔舌薄,必好歌乐。如此之人,永无凶恶。   纵理入口, 死不久。   口边紫色,贪财妨害。   口开齿出,当失算数。必不久长,少即身故。   口中有理,长相对益。丰财足禄,终无妨害。   口未语,将唇起,奸邪在心,常怀不足。   口如马口, 害贪丑。   口中黑子,贪皆美。   相齿篇第七:   齿白如玉,自然歌乐。财食自至,不用苦作。   齿如斩银,必是贵人。   齿如石榴,富贵他求。   齿如龙齿,法生贵子。   齿龈窍出,每事漏失。   齿缝疏稀,财食无余。如此之人,与鬼同居。   齿数三十六,贵圣有天禄。   若三十向上,富贵豪望。   足满三十,衣食自如。   齿色黑,多妨克。   三十以下,渐多 寒。衣食必少,寿命短促。   相舌篇第八:   舌小窄方,法主公王。   舌上长理,三公可拟。   舌小多纹理,安乐常不已。   舌至鼻头,必得封侯。   舌长而薄,万事虚耗。   舌大口小,言不了了。   舌小口大,言语捷快。   舌过粗大,主多 饿。   舌小而短,法主贫贱。   舌上黑紫,必无终始。   舌语未出,其舌先见。好语他事,必自改变。   舌上绣文,奴马成群。财帛千万,富贵凌云。   舌有支理纹,富贵必超升。   相胸篇第九:   胸狭面长,不可求望。   胸广而长,主得公王。   胸短于面,法主鄙贱。   胸上黑紫,为兵万里。   胸独高起,贫贱不已。   胸若覆身,富贵名真。   胸不平均,未足为人。   胸均平满,豪播天畔。   胸有毫毛,必主富豪。   (十毫以下,三毫以上,必主长命。若多毛生者,亦主贫贱。精、长而出,即为第一也。)   胸广而方,长智荣昌。   相腹篇第十:   腹小而下,大富长者。   腹大垂下,名遍天下。   腹如抱儿,万国名题。   腹如雀腹,贫贱无屋。   腹有三甲,背有三壬。如此之人,法蓄黄金。   腹脐突出,寿命早卒。   相手篇第十一:   手纹乱挫,合有福禄,永无灾害。   手有横理纹,杀害不须论。   手有纵横纹,爵位至三公。   黑子掌中,财食无穷。   黑子手里,多妇少儿。   掌四方,厚中央。薄兼有深,法益仕宦,财食安乐。   掌通四起,容止君子。   手有仰羊,行不衣粮。(手中有仰羊者,即难得也。)   手有三的约,必使奴仆。   (指上纹有三行,各三道者是也。)   手一约,必为奴走脚。或作客,兼贫无福。   十指三约并通,财食无穷。   手如虎屈,贫寒至骨。   手如 瓦,必作大富。   长者爪忽缺落,厄病数着。   若似龙虎,贵名难得。   龙龟红直,必得官职。   男手如旡囊,禄位似公王。   (上相人若庶人,各富贵也。)   女手竹竿枪,福禄至无疆。   相脚篇第十二:   脚下龟理纹,主二千石禄位。   君子之相。脚下容龟。   三公封侯,脚下理长。位至公王。   (有相理文者好)   通心达理,三公刺史之位。   脚心黑紫,禄至二千石。   脚下三理纹,公王将相位。   脚下无文,法主寒贫。   足薄而指长,之子没儿郎?   足中指长,客死他乡。   足蹈齐短,为人安稳。   脚骨节强,妨非一雨。兼主辛苦。   足厚四寸,必主大禄,富贵人也。   相阴篇第十三:   阴上黑紫,富贵之事。   阴毛逆生上,夫妇定相妨。   黑紫阴头,必得封侯。   相尿屎篇第十四:   尿头散泻,富贵天下。   尿如竹竿,必主贫寒。   谷道急而方,得位至公王。   谷道宽,主贫寒。   大便迟,堪为人师,又富贵人也。   大便急,德智俱失。   相行篇第十五:   凡相形,须行十步,即唤回头。须看左转,必有官职。右转无官职,又无衣食。   行作龟行,必主聪明。   行作鹿行、马行,必主辛苦。   行不低昂,富贵之相。   行步两踵相,衣食早衰。   听声篇第十六:   声小亮高,贤贵之极。   语声细嫩,必主贫寒,兼须危困。   女人雄声,终身不荣,   良人早须,虚有夫名。   男子雌声,妨妇多儿。   女声急切,妨夫一绝。   夫人身手欲得厚,大小相覆,滑净光泽,必应豪贵。颜色光润,财禄日进。   夫人少颜色恶者,绝无官分。   故经云:头小为一极,不得上天力。   额小为二极,不得父母力。   目小为三极,无有广知识。   鼻小为四极,农作无体息。   口小为五极,无有盛衣食。   耳小为六极,方命难量测。   头虽大,额无角。目虽大,无廓落。(是无相也。)   鼻虽大,探柱弱。口虽大,语略绰。   耳虽大,无轮廓。腹虽大,近上着,非奴即作客。(是无相也。)   头虽小,方且平。   目虽小,精且明。   鼻虽小,梁柱成。   口虽小,语媚生。如此之人,法主聪明。兼不少衣食。   夫女人共语,未了即面看他,如此之人,必有病也。   夫女人当共人语,手拈衣带者,便低头答者,必有奸淫之事也。      

相关文章

《易经》-简介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也是“五经”之一。它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对中国文化、哲学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思想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易经》由两大部分组成:《周易》(...

东坡易传-宋-苏东坡

《东坡易传》卷之一   乾 卦 (第一)   乾上   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乾”之所以取于“龙”者,以其能飞能潜也。飞者其正也,不...

周易举正-唐-郭京

  卷上   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注纯修上道则处下之礼旷终日乾乾至于夕犹惕若厉也谨按定本犹字在惕字上则夕字为绝句今则惕字在犹字上则惕字为绝句则下若字宜训为如夕字为绝句则若字宜为语辞若...

京氏易传-汉-京房

钦定四库全书      京氏易传 汉 京房 撰      乾上乾下   乾:   纯阳用事。象配天,属金。与坤为飞伏,居世。【壬戌土,癸酉金。】《易》云:“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伊川易传-宋-程颐

伊川易传——程颐   卷一   ○周易上经△□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   (上古圣人始画八卦,三才之道备矣。因而重之,以尽天下之变,故六画而成卦。重乾为《乾》。乾,天也。天者天之形体,...

周易本义-宋-朱熹

周易本义      〔南宋〕朱熹注   序   《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