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简介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著作记录了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的思想和言论。孟子名轲,字子舆,被认为是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纂而成,共有七篇。

《孟子》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

  1. 性善论:孟子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说”,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天生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端,这些是仁义礼智的基础。通过教育和个人修养可以激发和发展这种内在的善性。

  2. 民为贵:在政治哲学上,孟子强调君主应该以民为重,实行仁政,即关心民众的生活状况,减轻赋税,避免战争。他认为只有得到人民支持的政权才是合法且长久的。

  3. 王道与霸道:孟子区分了两种统治方式:“王道”指通过道德感召来治理国家,使人心悦诚服;而“霸道”则依赖武力和强制手段维持秩序。他提倡采用王道而非霸道。

  4. 养浩然之气:孟子提出君子应当培养一种高尚的精神气质——浩然之气,这是一种刚正不阿、充满正义感的精神状态,能够使人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

  5. 天命观:孟子相信存在一种超越个体命运的力量,即“天命”。但他也指出,通过个人努力是可以改变某些既定的命运的,特别是当涉及到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的时候。

  6. 教育的重要性:如同孔子一样,孟子也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改善社会风气,并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其关于人性本善、民贵君轻以及推行仁政等观点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关文章

孟子-战国鲁-孟轲

孟子  卷一 梁惠王上  卷二 梁惠王下  卷三 公孙丑上  卷四 公孙丑下  卷五 滕文公上  卷六 滕文公下  卷七 离娄上  卷八 离娄下  卷九 万章上  卷十 万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

孟子注疏-汉-赵岐

孟子注疏 汉·赵岐 注 宋·孙奭 疏  ●序  朝散大夫《尚书》兵部郎中充龙图阁待制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事兼判国子监止护军赐紫金鱼袋(臣)孙撰  夫总群圣之道者,莫大乎六经。绍六经之教者,莫尚乎...

孟子字义疏证-清-戴东原

    孟子字义疏证  戴震      序    丙申余少读论语,端木氏之言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读易,乃知畜性与天道在是。周道衰,舜、禹、汤、文、武、周公致治之...

孟子杂记-明-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   孟子杂记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孟子杂记四卷明陈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钩解别着録自宋熙宁以前孟子仅列于儒家史记以孟子荀卿合传寥寥十数语于所厯邹滕任薛鲁...

孟子集注-宋-朱熹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凡七章。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魏侯罃也。都大梁,僭称王,谥曰惠。史记:“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而孟轲至梁。”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