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日躔换将图

六壬起个课 - 日躔换将公式

十二次名称 使用月将 起始角度(2000) 终止角度(2000) 起始角度(2025) 终止角度(2025) 太阳所在黄道经度
星纪 270 300
玄枵 300 330
娵訾 330 0
降娄 0 30
大梁 30 60
实沈 60 90
鹑首 90 120
鹑火 120 150
鹑尾 150 180
寿星 180 210
大火 210 240
析木 240 270

中国古代十二次的黄经划分及岁差影响分析

摘要

中国古代天文学将黄道划分为十二次(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用于标记日月五星的运行位置。本文基于J2000.0历元的天文数据,给出十二次的黄经范围,并分析岁差对其长期影响。计算表明,岁差导致春分点每年西移约50.29角秒(0.01396°),使得十二次的黄经值随时间缓慢变化。本文提供岁差修正公式,并讨论其在历史天文研究中的应用。


1. 十二次的黄经划分(J2000.0历元)

十二次是中国古代对黄道带的十二等分系统,其划分与二十四节气严格对应。每个“次”的起点对应一个节气,中点对应一个中气。表1列出十二次的黄经范围及其对应的现代黄道十二宫:

表1 十二次的黄经范围(J2000.0)

十二次 起始黄经(°) 终止黄经(°) 对应节气(起点/中点) 现代星座
星纪 270 300 大雪 / 冬至 摩羯座
玄枵 300 330 小寒 / 大寒 宝瓶座
娵訾 330 0(360) 立春 / 雨水 双鱼座
降娄 0 30 惊蛰 / 春分 白羊座
大梁 30 60 清明 / 谷雨 金牛座
实沈 60 90 立夏 / 小满 双子座
鹑首 90 120 芒种 / 夏至 巨蟹座
鹑火 120 150 小暑 / 大暑 狮子座
鹑尾 150 180 立秋 / 处暑 室女座
寿星 180 210 白露 / 秋分 天秤座
大火 210 240 寒露 / 霜降 天蝎座
析木 240 270 立冬 / 小雪 人马座

:黄经以春分点为0°,沿黄道向东计算。


2. 岁差对十二次黄经的影响

2.1 岁差的定义及速率

岁差(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es)是地球自转轴在空间中的长期进动现象,主要由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的引力摄动引起。根据现代天文观测,岁差导致:

2.2 岁差修正公式

由于岁差的存在,十二次的黄经范围会随时间缓慢变化。若以J2000.0历元为基准,未来或过去某年份的黄经修正量为:
[ \Delta \lambda = 0.01396° \times (年份 - 2000) ]
修正后的黄经值:
[ \lambda_{\text{新}} = \lambda_{\text{J2000.0}} + \Delta \lambda ]
其中:

2.3 示例计算

以“星纪”为例(J2000.0起始黄经270°):

  1. 计算2050年的起始黄经
    [ \Delta \lambda = 0.01396° \times (2050 - 2000) = 0.698° ] [ \lambda_{2050} = 270° + 0.698° = 270.698° ]
  2. 计算汉代(约2000年前)的起始黄经
    [ \Delta \lambda = 0.01396° \times (-2000) = -27.92° ] [ \lambda_{\text{汉代}} = 270° - 27.92° = 242.08° ] 这表明汉代的“星纪”起始黄经比现代提前约28°,接近现代“析木”的范围。

3. 讨论

3.1 岁差的历史影响

由于岁差长期累积,古代十二次的黄经范围与现代存在显著差异。例如:

3.2 与其他天文系统的对比

3.3 实际应用建议


4. 结论

本文基于J2000.0历元给出了中国古代十二次的黄经划分,并分析了岁差对其长期影响。计算表明,岁差导致十二次的黄经值每年增加约0.01396°,历史研究中需特别注意修正。这一结果对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历法及天文考古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Meeus, J. (1998). Astronomical Algorithms. Willmann-Bell.
  2. 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 (1981). 《中国天文学史》. 科学出版社.
  3. IAU 2006岁差模型. Astronomical Almanac.

(本文数据基于J2000.0标准历元,如需更高精度计算,建议使用专业天文软件。)